Comment:最近國際上最重要活動,美國自阿富汗撤軍,這最明顯是削減支出.而釋出戰備儲油,
讓油價下跌,以利減少通膨升溫,而 CRB相關商品最近也是崩跌(其實商品市場炒作
的量會大於實際需求的量)而六月份中國 CPI會不會見高,是值得關注!(甚至五月份
就是高點)那中國貨幣政策在溫家寶文章出現後,釋出訊息應該會轉以升息為主也說
不定!陸股最近開始轉強,是實質轉強還是空包彈值得留意?(基金單筆可壓嗎?)而歐豬
債務需密切注意"蔓延"效應是否會在國與國間傳染開來,甚至擴及至金融體系的德法
大銀行?那就非常不妙?這也是實質會影響小老百姓的我們?那你還在作多電子嗎?目前
大老板釋出消息在電子業不是很正面?
那內需自由行最近又在炒作飯店股,其實,一天五百個能有什麼大業績?值得懷疑!
不過,目前看起來,航空股在油價跌(節省成本,增加營業利益),旺季效應(營收成長),
增班效應(營收成長),也許有機會才是,且美國釋出戰備儲油目的很明顯 ,不希望油
價漲 讓通膨升溫,影響經濟復甦,進而影響大選!所以短期油價,要再回到120美元應
該不易吧!如果能80~90間 ,那就非常有利航空股,所以玩航空股得隨時注意油價和外
資動態才是!提醒自己!
此次金融危機爆發距今已有3年左右的時間,在國際社會的共 同努力下,全球經濟正
逐步復蘇。但目前仍存在諸多不穩定性,經濟復蘇仍較為脆弱。全球增長不均衡;發
達經濟體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;一些國家的政府債務風險 有所加提升;通脹壓力日
益加大。當危機的沖擊尚未完全消退,新的風險已然出現。世界各國必須緊密合作,
迎接挑戰。
金融危機伊始,中國便迅速採取行動,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,以擴大內需,並出
台了一項刺激計劃,以保持增長、深化改革並改善民生。通過這些舉措,我們已成功
剋服了眾多極端困難,並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我們這些努力的一個顯著
成果就是,中國保持了快速穩定的增長。2008年至2010年間,中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
分別增長了9.6%、9.2% 和10.3%,同期消費者價格指數(CPI)增幅則分別為5.9%、-0.7
%和3.3%,全國城鎮地區新增3380萬個就業崗位。今年,中國仍保持了穩 健的增長。
中國應對危機的重點是擴大內需,並刺激實體經濟,鞏固長期發展的基礎,由
內需驅動增長。我們出台了一項為期兩年、規模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(合 6180億美元)
的投資計劃,內容涵蓋基礎設施開發、經濟結構調整、改善人民福利和保護環境。迄
今,全國新建鐵路1.08萬公里,公路約30萬公里,增加 了2.1億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。
我們還加大了對科技的支持力度,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。四川汶川地震過後
,政府已投入逾1萬億元人民幣進行災後重 建,在受災地區修建了高標準的基礎設施
和公共設施,並對483萬套農村住房和175萬套城鎮住房進行了重建或加固。目前,
災區已舊貌換新顏。我們還努力改 善內需與外需之間的平衡。中國貿易順差占GDP
的比率已從2007年的7.5%降至2010年的3.1%。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進口增長已成
為全球復蘇的 一個驅動因素。
在 應對危機期間,中國在社會福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而就在幾年前,
我們對此還力不能及。在構建一個同時覆蓋城鄉地區的社保體制方面,我們取得了
突破性 進展。我們已推出了一項針對農村的養老保險機制,今年將覆蓋全國60%的
村鎮。基礎城鎮醫保制度和農村醫療合作社制度,現已覆蓋90%以上的人口。目前,
所有中國人都能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。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已增加到GDP的3.69%。
中國還施行了靈活、審慎的經濟政策,並確保它們具有針對性和可持續性。我
們的預算赤字和債務餘額占GDP的比例,分別低於3%和20%。政府預算赤 字在2010年
和2011年都得到了削減。自2009年中期以來,我們一直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吸取過剩
的流動性。在2009年第四季度,在維持經濟平穩較快 增長、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控制
通脹之間取得平衡,被列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。從2010年1月以來,銀行準備金
率和基準存貸款利率分別上調了12次和4次。 貨幣和信貸供應因此恢復到了正常水平
。2010年6月,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有所加快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升值5.3%。
人們擔心中國能否遏制住通脹,同時維持其快速發展步伐。對此我明確給予肯
定的回答。物價快速上漲是許多國家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,對於其他新興經濟體
和中國來說尤其如此。中國已將限制價格上漲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任務,並推
出了一套有針對性的政策。這些政策已經奏效。總體價格水平目前處在一個可控的
區間,而且預計將穩步下降。在連續七年的糧食增產後,中國目前擁有充足的糧食
供應。主要工業品供過於求。進口正在迅速增長。今年價格上漲將得到有力的控 制
,我們有這個信心。
中國如今正處在一個發展的新起點上。我們已經通過了“十二 五規劃”,其中
提出要轉變發展模式。我們將繼續對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,促進研發和教育,節約能
源和資源,推動生態和環境保護,縮小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。中 國的工業化和城市
化進程正在提速。中國經濟正日益走向市場化與國際化。我們完全有能力維持經濟平
穩快速增長。
中國將繼續與其他國家一道承擔共同的責任。我們應當齊心協力,加強宏觀經濟
政策的協調,對抗保護主義,改進國際貨幣體系,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他挑戰。 我們應
歡迎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,尊重不同的發展模式,加大對那些最不發達國家的幫助,
以增強它們自我發展的能力,並促進全球經濟強勁、持續和均衡的發 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