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研究顯示﹐公司債券對經濟走勢的預示作用比人們想像的要準確的多。不幸的是﹐
以目前的公司債券狀況來看﹐經濟將會進一步惡化。2007年秋季﹐在經濟開始放緩
之前﹐公司債券的價格開始顯示情況不妙。就在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不斷創下紀
錄高點之際﹐公司債券與美國國債之間的息差卻幾乎沒有一絲好轉﹔由於夏季的抵押貸款
問題﹐息差此前已經開始擴大。這並不是債券第一次發出“有問題”的信號。2000年初令
投資者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之一就是﹐在高收益債券下挫之際﹐股市為何卻在飆升。回過
頭來看﹐債券是對的。
債
券投資者高度關注公司的償債能力。如果他們看到公司業務有放緩的跡象﹐就會要求
更高的回報﹐進而推高債券收益率。不斷擴大的息差還反映出信貸供應的混亂 (比如﹐由於
銀行陷入問題抵押貸款的泥潭而造成的)﹐信貸供應的混亂最終會拖纍整個經濟。最後﹐不
斷擴大的息差還會促使公司縮減擴張計劃﹐這也會對經濟造 成影響。債券的預測看起來也不
是每次都準。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期間﹐很多公司債券指數都顯示息差在大幅擴大﹐不過
經濟卻仍在大步向前。不過﹐這樣的錯誤信號可能不是因為公司債券自身的原因﹐而是公司債
券指數構建的方式造成的。與10年期美國國債相比﹐債券往往期限更短﹐把這兩種金融產品放
在一起比較收益率有其缺陷。
為
了彌補這一點﹐波士頓大學的經濟學家基爾克萊斯特(Simon Gilchrist)和揚科夫(Vladimir
Yankov)
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(Federal Reserve)的扎克拉伊舍克(Egon Zakrajsek)利用1990-2008
年間約900家美國非金融企業的公司債券的月度價格數據﹐構建了該時期的信貸息差。他們根據預期違
約率(這是 一個比評級更及時的衡量指標)和期限對債券進行分類。他們的一篇論文即將在《貨幣經濟學期刊》
(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)上發表﹐文中表明﹐中低風險公司債券的息差(特別是期限在15年及以上
的公司債券)﹐能很好地預測經濟變化﹐對就業和生產的變化能在 一年前做出預測。自撰寫了論文之後﹐他們
又將研究時間往前延長至1973年﹐發現債券的預測能力仍然有效。對所有人來說﹐債券對未來預示不準反倒
更好。考慮到去年秋季息差大幅擴大﹐經濟學家根據債券模型預測﹐工業產值今年年底前將再下降17%﹐
並將再裁減780萬個就業崗位﹔自衰退開始以來﹐已經裁減了510萬個就業崗位。
Justin Lahart